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

longge 10-18 10:28 阅读 我爱育娃
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如约而至。 处暑两个字很有意思,自汉朝官颁二十四节气历,处暑就一直在农历七月中,成为一个节气,2000多年来这个命名从来没有变动过。 那么处暑是什么含

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如约而至。

处暑两个字很有意思,自汉朝官颁二十四节气历,处暑就一直在农历七月中,成为一个节气,2000多年来这个命名从来没有变动过。

那么处暑是什么含义呢?

我们知道,一年中北半球,尤其是中国人所居住的华夏大地,有着相对典型的四季气候,其中冷热交替循环,夏天热,冬天冷。而气温上升到让人流汗闷热的时段,称为“暑”,这一阶段非常漫长,几乎从仲夏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天中旬,虽然是自然气候,但是是人生活的真切体感。

先秦诗经有“六月徂暑”,就是农历五六月,暑气就开始来了。那么这么漫长的炎热的时段,什么时候结束呢?古代就将秋天来临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这一阶段,定为暑气消散隐藏的时段。

处暑的处,现代人解读为处理,但是在先秦,处字的原始含义是,是几个人可以围坐在露天休息,可以参见处字的原始字体和繁体,后来引申为停留,又引申为房屋住处,地址。那么人可以在露天围坐,只能是春秋适合人类的最安逸气候,所谓处暑,是表明这段时间,暑气消散或者隐藏,适合人类户外活动了。要知道,在先秦,人们从五月开始就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暑热对人体的伤害。

处暑的正确含义,是暑气消退隐藏,适合户外活动。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

处暑节气的命名在先秦,但是官方颁定是在汉朝。

自汉朝颁布二十四节气,虽然处字在文字的运用流转中,已经很少有原始的含义了,但是处暑却强韧的保留下来,也算是对于文化的高度保留和传承吧。有时候,我可以看到历代学者,不厌其烦的解释处暑的处,其心可嘉。

虽然秋季是以立秋作为时间的划定开始,但是真正有着让人感知的秋意和秋凉,是从处暑阶段开始的。这是因为,虽然夏秋交节的阶段,有着一段时间的高温秋暑,但是随着太阳持续向南移动,这种暑气到了处暑节气,已经衰微。北方的冷空气渐次南下,带来有别于从前的凉爽。天空雷雨云减少,时常可见湛蓝高远的天空,昼夜温差加大,北方有些地方,会出现露水,而稻谷在早秋的风露中成熟,进入了金灿灿的成熟期。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中唐 · 元稹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元稹是唐朝丞相,在位期间,颁布了二十四节气诗,在当时是享誉一时的。上世纪在北方沙漠发现了两种唐代的手抄本,唐朝雕版印刷术已经非常普及,但是远行的人们仍旧用手抄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祖诗的热爱,成为长途旅行的陪伴,不但了解节气知识,而且还可以思念家园,传播传统文明。

来看看写处暑的节气诗。

当你看到老鹰盘旋在上空,你就会觉得秋天是真正到来并且走向深处。

看见风中吹落了片片的树叶,你抬头看,那天空高远得没有尽头啊。

暑气消失隐藏,稻子庄稼在这样的天气里成熟,到了晚上,听得见庭院中草间的秋虫蟋蟀在唱歌。

让我慢慢倒上美酒,让我悠闲的在膝盖上架上长琴,我要弹奏田园牧歌。

这种悠闲舒适是季节带来的舒爽,是勤劳艰辛后看到的稻谷成熟。

处暑之美,美在辽阔丰满,舒适畅快。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

“月华浑似十分圆,玉露金风处暑天。

虎节端光凌碧汉,龙台佳气满晴川。

扬鞭省闼声名籍,拥旆侯籓福禄骈。

会看黑头丹衮贵,伊周勋业老彭年。”宋 · 廖刚 《王守生辰七月十四日 》

处暑作为节气,是使用的太阳历,而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也就是处暑节气,在月历中并不固定,但是相对都在七月里。

比如今年的处暑,是在农历七月初八,和节日七夕相连。

而宋朝宋 · 廖刚 的这首诗里的处暑,是在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的头一天,且是他朋友的生日。

所以这天夜晚他领略到很好的月色。

那么这首诗里的“金风玉露处暑天“则很形象的表述了处暑时节的气候。

金风是指的秋风,秋属五行金。

玉露是指的秋天的露水,古代医学认为秋天的露水可以滋润,去火,明目。

而温度下降,凉风和露水,无论对于农作物还是人体都是有益的。且此时田园秋色,是妥妥的富足丰收,金风玉露之下是金玉满仓的农美。

而对于从暑热天气里刚刚过来的人们,这样的风这样的露,无疑是让人身心舒爽,而生出生活美好的感叹。

所以用金风玉露来形容处暑节气,毫不为过。

当然这首诗赞美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因为他的生日恰巧在这年处暑,所以祝贺他如同这宜人的气候,如同丰美成熟的田园,安乐长寿健康。

正是此阶段凉爽华美,所以李商隐的七夕诗里有,可要金风玉露时。因为七夕和处暑相近,离别的人团圆,会挑日子,挑在了最美的金风玉露时。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南宋 · 苏泂长江二首 其二

处暑节气之后,往往人们才会感受到从北面吹来的凉风,消散暑热。

那么此时的风,对于古人来讲,真的是一种期盼已久的身心愉悦和凉爽啊。

因为在古代有钱也买不来空调,就等着凉风起,其带来的美好感觉胜过了万钱。

那么古人是怎么形容暑热呢,暑热如酷吏。就是在暑热中如同坐牢,被残忍的无情的冷血的狱卒官员折磨。所以当第一阵凉爽的秋风来时,感到的是出狱的解脱啊。

看这个白发的老者,那是快乐得不得了,踏着新秋的青草地,放飞着白鹤,看它们翩翩起舞,听着夜晚的昆虫在脚边鸣叫。

那么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自己是用平忍豁达的心情熬过了酷暑,又添了一年的寿命,感觉自己心胸更加宽广,要以秋风凉爽的美好和姿态去给他人带来安慰。让我去做世人的新秋凉风,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吧。

这是长者因物感世的慈悲。相信他一定会是个乐善好施的老人。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宋末元初 · 仇远 处暑后风雨

处暑之后,一阵风雨一阵凉,且是传统的换季之时。

这首诗的可爱,在于写出了疾风骤雨之下,夏秋天气的快速转换。

未下雨之前还有暑热,扇子不离手,单衣觉得热。

但是这场雨还没有下完,就是另外一种状态了。

下着下着,就觉得冷了,觉得窗户纸透风,凉飕飕的,单衣裳显然是穿不住了,赶紧翻箱倒柜找衣裳。至于扇子,还在桌子上,头几个时辰还在摇着扇子,挥汗如雨,现在看着扇子,就觉得这玩意不暖和啊。

孩子们倒是应景,读着欧阳修的《秋声赋》。

这季节的转换也太快了吧。

所以他说,顷刻之间的炎凉转换,更能理解世人口中的世态炎凉。

那么处暑节气,要注意天气状况,防止气候转换过快,人体不适应导致的疾病,比如感冒,受凉,咳嗽,腹泻。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

“究是行秋地,那更处暑时。

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

烟驿长和短,云山幻复奇。

田畴看渐熟,惟有祝霜迟。” 清 · 弘历 处暑(乾隆甲戌)

在历代的处暑诗中,乾隆皇帝流传下来的作品是最多的。我手边就有四十二首之多。

有人说,乾隆皇帝的诗不好。但是我有另外的看法。我觉得乾隆皇帝的这些诗,恰恰能见证他的成长和情怀。是可以当做心情日记看的,可以祛除帝王神秘。

作为农业大国的君主,农业是国家基石,人们在消暑迎秋的时候,乾隆更关心的是农业状态。干旱祈雨,时常下民间视察。头顶皇冠,必承其重。

到底是行在秋天的田野,更是在处暑节气之时。

驾着马车,叶子从头顶飞下,拂着人的面孔下落,而一阵凉爽的风来,吹过马头,也吹过我的头颅。

我走在长短巡游的路上,看着远山在初秋的天光里,变化着形状和色彩。

我看着一处处秋天的原野,稻谷庄稼渐次成熟,我在内心祈祷,今年的霜降和严寒,希望来得迟些,让土地上的粮食竭尽丰美和丰收。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

向秋而行,又到处暑。请爱惜这逐渐斑斓成熟的秋色,去看看辽远的天空和田野吧,那是季节的丰美,秋的美好的开始。


文章评论

处暑节气唯美古诗五首(处暑七月中,新凉直万金)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