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晚秋唯美诗词大全(晚秋红绿色彩美诗六首)

longge 12-04 19:14 阅读 我爱育娃
苔藓是一种古老的地表植物,比草类还细小,但是无处不在,连赤道和南极冰川地区,都可以见到苔藓。苔藓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在山中的泉流边,石隙里,甚至背阳的悬崖上,大树

苔藓是一种古老的地表植物,比草类还细小,但是无处不在,连赤道和南极冰川地区,都可以见到苔藓。苔藓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在山中的泉流边,石隙里,甚至背阳的悬崖上,大树底,在水岸,农田的沟渠,甚至普通人家的庭院,墙砖缝里,都有生长。苔藓往往连成片,密集簇拥生长。

苔藓有保护土壤石头,净化水质,留住地表水分,润泽清新空气的作用。

关于苔藓的审美,汉晋时代就有,空置的庭院往往在秋天滋生苔藓,给人以清冷寂寞荒芜的美感。

苔藓的适生环境,在湿度高达80度以上,温度在15度到20度左右的湿润地方,少光照,虽然春秋两季都有苔藓滋生,比如唐诗中应怜屐齿印苍苔,一枝红杏出墙来,说的是仲春多雨露时段,地面苔藓茂盛,可以落下行人的鞋印,而此时正是喜欢湿润的烟雨杏花开。但是苔藓的主要审美,集中在仲秋和晚秋,这是因为,此时太阳的光照明显走向更短,秋露繁多,林木凋落后,给予苔藓更多的漫照散光,茁生更青翠的苔藓。

中国传统苔藓的审美,当然是那种可视,齐整,茸茸的青苔,在城市里不多见,但是在山林,在温润的湿地环境,这倒不是难事。这种比春草还细小的苔藓,往往滋生在山林树木之下,河岸溪流之边,湿润的石头上,给人一种人迹罕至之处的清幽美。而其清新的绿色,弥补了秋天的萧瑟感,可谓荒野仙踪,带给人别致的审美。

晚秋唯美诗词大全(晚秋红绿色彩美诗六首)

“十亩苍苔绕画廊,几株红树过清霜。

高情还似看花去,闲对南山步夕阳。” 中唐 · 羊士谔《王起居独游青龙寺玩红叶因寄》

晚秋不只有满山红叶,如果你留心秋天的色彩,发现极其多样。

唐朝长安的乐游原,这里曾是汉朝的皇家园林,到了唐朝,虽然仍旧是隶属皇家公主的封地,但是已经作为旅游区开放。唐朝人清明重阳尤其喜欢来到这里登高游历。这里在唐朝依旧温暖湿润,有鹿奔跑,可以想见环境清幽,山水宜人。而青龙寺想必是皇家寺庙,于此清幽处,为大唐祈福。 羊士谔的朋友在晚秋去乐游原青龙寺赏红叶,羊士谔必定对此处风景熟悉。

他说,这里,十亩的苍苔绕着如画的山水,你可以在布满青苔的路上行走,看见无数山中的红叶树。你游览的热情,仿佛是去看满山的春花,在山谷中,遥望南山,沐浴在秋天夕阳里。

那么这里可以知道,这十亩苍苔应该是在开阔的谷底或者水岸边。

那么这些青苔是否是人工种植呢?现在不可考证。但是能够证明的,就是此处湿润,青苔大面积茁生,呈现动人湿润清新的绿色。而此时是晚秋,站在这里,显然这绿意是主色彩,而红色的晚秋之树,仿佛成了点缀一样。

红绿往往是春天的色彩,而青苔红树,是秋天里的春色。

杜牧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但是在杜牧之前,羊士谔以绿苔为背景,将红叶比拟成春花。

也说明在唐朝,欣赏秋天的色彩之美,红绿对照的美,已经是成熟的流行。

现代人说去看红叶,唐朝人没准还要加上两个前缀,去看青苔红叶。

晚秋唯美诗词大全(晚秋红绿色彩美诗六首)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唐 · 白居易 《秋雨中赠元九》

时年白居易快30岁,这在古代是男人颇有压力的年龄。白居易28岁考中进士,和进士元稹投契,在一起共事,其情是同僚知己加兄弟。不过元稹比白居易小七岁,看着年轻的同事,白居易没有感慨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有一个秋天到来。

一场秋雨,红叶落在青苔地上,颜色固然清美,但是也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寒冷。

白居易自然是有压力的,他家贫,母亲靠他养活,恋爱和婚姻又不顺。

这转眼就快到30了,虽然是做着京官,但是生活的压力一直在身上。

元稹比他年轻,自然没有太多这样的心理包袱,所以白居易看起来更颓唐悲秋,当然元稹不能不问,怎么看起来不太开心哦。

白居易是这样说的,这是红叶青苔的晚秋,又是黄昏多雨。你不要责怪我一个人悲秋,因为我比你年长,比你更接近人生的中年,马上头发就会花白了。

实际白居易的少年白早就有,是生活压力和进取压力导致,28岁时,就开始出现白发。

那么他用红叶青苔,说的是这本来是清美的秋天,但是我如红叶,徒然对着青苔的春天,能不感慨吗?

其实也变相夸赞羡慕元稹,你还年轻,你是青苔,还有雨露春色,我已经感到岁月的层层压力了。

晚秋唯美诗词大全(晚秋红绿色彩美诗六首)

“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埽待知音。”唐 · 鱼玄机 《感怀寄人》

鱼玄机在历史上是颇有争议的女诗人。

鱼玄机是官僚之后,父亲早逝,为叔父级别的温庭筠照顾。起从小敏慧美貌多才。由于家庭原因,她的出路较少,是温庭筠在她十四岁时做媒,将她许配给新科状元李亿为妾,希望她才女才子,幸福安稳。按照这些进士常年在京城做官,家乡有正妻,京城有妾室,倒也是能够兼容的婚姻方式。况且鱼玄机才貌双全,也算京圈名媛。

但是这却遭到李亿正妻的强烈嫉妒。应该是在温庭筠的斡旋和争取下,鱼玄机获得一定的补偿,离开了李亿。而鱼玄机则入道,以财力和温庭筠的庇护,独立打理长安城里的某处道观,开始了诗作名流交往的自由生活。

鱼玄机的诗才的确不错,且能与当时的文人唱和,且诗作意境清新高美。

比如这首,写深秋深居道观的诗。

月光下,长着苔藓的石阶庭院,干净清幽,竹林深院,有着我婉转的歌声。

但是我没有清扫门前的红叶,是为给人一种不在此地的错觉,或者闭门谢客。

而真正的原因,是我一直用这种方式,等待你的归来。

是情诗,但是却非常有禅意。

青苔红叶,一种深邃幽深的山林晚秋之美,而红叶不扫,更是一种守志守心和守情。

愿为你一人,独过清秋,愿共你,踏上红叶青苔之美。人生或有阅历,但是最美的留给最爱最好的人。

唐朝道家是允许结婚的,鱼玄机修道兼谋爱,实际也在合情合理的范畴内,只是后人因为时代的缘故,宋明之后,礼教严苛,对于女子的约束严格,鱼玄机就作为反面教材了。

而最不幸的是,她的义父温庭筠在京城得罪了人,被贬谪流寓,失去保护的鱼玄机陷入一桩命案,不久死去。其实很有可能,这是温庭筠对手的泄愤。

晚秋唯美诗词大全(晚秋红绿色彩美诗六首)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唐 · 李商隐《端居》

李商隐此年秋天,是在离京城5000公里的桂林度过。

他的妻子在长安。李商隐并不喜欢远游,他其实非常喜欢和小十岁的妻子待在一起,享受家庭生活。但是如同现代人为衣食前途奔波,有些事情,他必须要做,何况此时他新添了男孩,成为他奋斗的动力。

在桂林,他常常是一个人,这也是让妻子放心。

但是夫妻分离,那种秋凉之后的寂寥和孤冷,时常缭绕他的身心。

很久没有接到妻子的来信,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只有一个人空冷的床铺对着清美的秋天。

院子中是雨中的青苔红树,如果在长安,家人会经常在树下吃饭说笑,享受清秋时光,而现在两地分离,苔是青苔,树是红树,在风露月光之下,没有人的温暖缠绵,只剩下凄美。

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才能补足那些缺憾呢?

晚秋唯美诗词大全(晚秋红绿色彩美诗六首)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清 · 袁枚《苔 》

通常青苔红叶是连在一起欣赏的,是晚秋清秋的风物之美。

但是袁枚的这首诗,却是从拟人的角度,写青苔红叶的对话。

青苔和红叶,都是各自的生命,有各自的心情,各自的展现。

青苔喜欢阴凉,而红叶喜欢温暖。红叶站在高树上,依依不舍告别落日,充满的惆怅和伤感。

而从来没有见过太阳的青苔,好奇的问红叶,什么是夕阳,为什么你如此感伤?

这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着不同时段不同心境的解读。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

青苔象征一切萌发未经历沧桑的生命,红叶代表暮年,代表阅历。

这样的对话,像老者对照儿童,又像风霜世人对照隐士,又有心理层面的感知。

青苔没有太阳,依旧苍翠,耐寒自在。红叶有情,故而伤感。

又全然不能以井底之蛙看青苔。

或者无知者无畏,又或者孩子气的天真乃是应对多变外界的生存法宝。

每个人在这首诗里,都看到了多层次的美,多角度的思索。

晚秋唯美诗词大全(晚秋红绿色彩美诗六首)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文章评论

晚秋唯美诗词大全(晚秋红绿色彩美诗六首)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