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六年级语文测试卷试题)

ashao 04-06 20:56 阅读 我爱育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不禁头涔涔(cēn)而泪潸潸(shān)了。 B. ***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不禁头涔涔(cēn)而泪潸潸(shān)了。

B. ***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huè)。锅里的粥也益发是浓稠(chóu)了。

C. 当我俯(fǔ)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yǎn)一息了。

D.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xiāo)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就比鸿(hóng)毛还轻。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六年级语文测试卷试题)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励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B. 我张惶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C.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费腾着。

D.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

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 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为所欲为、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C.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D.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父亲一向是慈祥

,从没有打过我们,更没有骂过我们。

B. 我掩面叹息,因为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C. 泪水模糊了眼睛,我听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地沉寂。

D.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面演绎着各种故事。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B.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C.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D.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6. 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湘行散记》,散文《长河》等。

B.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家学派代表人物。

C. 中国古代对年龄有着特殊的称谓:如20岁为弱冠之年;30岁为而立之年;80~90岁为耄耋之年;100岁是期颐之年。

D. 《匆匆》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你我》,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踪迹》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②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③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④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

⑤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⑥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⑦“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⑧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⑨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⑩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⑪“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⑫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⑬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⑭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⑮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⑯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⑱“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⑲“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⑳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㉑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㉒“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②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㉔“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③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㉖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㉗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㉘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酲又昏过去了。

㉙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④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7. 对选文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是外貌和神态描写,表明父亲受到敌人残酷折磨,却依然沉着冷静,坚强无畏,对家人充满爱。

B. 第②句是语言描写,“我”为掩护哥哥而抢着回答法官对父亲的提问,写出了“我”的机智和勇敢。

C. 第③句是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在敌人面前极力为家人开脱,保护家人,表达了父亲对家人的挚爱之情。

D. 第④句是动作描写,写出父亲被害后“我”已经悲伤得神志不清,表现了“我”极度担忧、恐惧的心理。

8. 对文章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一个“又”字,写出了这一次的“望”是不经意的,写出了父亲内心深处对家人的不舍。

B. 本文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后的过程,从女儿的视角,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

C. 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现身的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D. “我”和母亲的昏倒,以及“4月28日”特殊日子的再次提及,反映了父亲被害给我们全家带来的沉重打击,呼应了开头和标题。

9. 对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多处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与自己的前后对比、与亲友的对比、与敌人的对比。

B. 在“我”好奇地询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的时候,父亲的严峻态度与之前的慈祥形成对比。

C. 当局势越来越紧急,亲友对李大钊的担心与他的坚定忘我形成对比,他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体现出革命者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

D. 面对法官的拍桌呵斥,父亲“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在人物形象的对比更加突显出李大钊没有被敌人所吓到,显示了革命工作者的浩然正气。

10. 下列对“父亲”评价最正确一项是( )

A. 膽前顾后,优柔寡断的人。 B. 善良淳朴,富有爱心的人。

C. 追求理想,盲目从事的人。 D. 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1. 选文第②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12. 选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母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 动作 神态 B. 语言 神态 心理

C. 外貌 语言 动作 D. 外貌 神态 语言

13. 对选文结尾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暗示太阳将要落山。

B. “我”的盼望变成绝望;流露出对太阳落山的无奈。

C. “一派荒凉。”“荒凉”在这里的意思是“人烟少,冷清”。

D. 男孩儿此刻依偎在母亲怀抱有一丝心理的安慰,但是太阳落山带给他的更多是绝望与无奈的心理。

14. 结合全文,对作者“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盼望对于孩童时期的作者来说很重要。

B. 母亲忙碌辛劳、没有片刻歇息的身影,在作者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C. 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令作者缺少了母爱。

D. 第一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作者印象深刻。

四、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5. 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迢迢”两句从牵牛织女两处落笔。“迢迢”易使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皎皎”易使人联想到远方游子的刚毅。

B. “皎皎”“迢迢”,既是实写星空星辰的清亮,也是想象人之情态,写出织女的娇美姿态,还表现了内心之感受。

C. “纤纤”状写素手之修美,“札札”状写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和织女勤劳的形象。

D. “盈盈”写水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含情的样子。一水之隔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16.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或者是一种爱而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B. 这首诗形式整齐,感情浓郁,意蕴深沉,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到之处。诗歌对织女的描绘很细腻。

C. “河汉”两句运用反问的写作手法,写二人虽相去不远,却不得相见,表现了二人心灵上的阻隔。

D. 东汉时期,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故事逐渐定型。本诗是关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最早最完整的记录。

五、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翊《寒食》)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3)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谦《石灰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5)从今克己应犹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卢仝《人日立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7)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9)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_____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 虽:______________

(3)惟弈秋之为听 惟:_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______________

1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0.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

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线鞋的暖

耿艳菊

①那是个星期天,大厅里寄东西的人多,排起了队。我的前面是一个瘦小的中年女人,衣着随意而土气,行为拘束又紧张。她的双臂微抬着,怀里紧紧抱着什么东西,万般珍重的样子。说真的,那姿势我看着都难受。

②她似乎很着急,不住地前瞻后探着。就在她后探的时候,我看见了她怀里的毛线鞋和一个灰色的旧的包裹袋。那毛线鞋是大红色的,鲜亮,厚实,好看。倘若不是离得近,不仔细看,还以为那是两朵盛开的美丽的花呢。这毛线鞋我知道,市场买不来的,那是纯手工的,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③你织的吗?真漂亮。我禁不住赞叹道。

④女人没说话,只微微笑着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她转回头,打量了我一下,突然对我说,给我闺女织的,她怕冷,又嫁到北方了。

⑤轮到女人的时候,女人显得十分激动,她用衣袖揩了揩面前的柜台,很小心地把毛线鞋放在上面。这时,我才看清女人的一只手竟是残疾的,手成拳头状,只有大拇指能伸开。再看那双红色的如花朵般美丽的鞋时,心里不由得升腾起了一种酸涩,还有敬意。我的一位朋友曾去学过织这种鞋,她有一双灵巧的手,织了一个月,也没有织出这般鲜艳的图案。

⑥女人对着玻璃窗里的工作人员谦卑地笑着,请求着,慌乱而又茫然无助。女人不识字,工作人员一脸慍怒,很不耐烦。

⑦我走上前去,抓起笔,要替她写。女人急忙把那个灰色的旧包裹袋递给我,这上面有她女儿的地址。我写好,又细细地帮她打包、寄出去后,她却落了泪。

⑧然后,我就知道了一个母亲的不易和为难。那个曾经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女儿,那个从小听话乖巧的女儿,深深地伤了他们的心。尤其是女儿的父亲,本来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的,要她好好读书,出人头地。而女儿高中以后,就不肯再读书了。不读就不读吧,工作后,却爱上了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男人。那男人他们见过,油腔滑调,不靠谱,不像好人。他们愤怒阻拦,她却像一头执拗的小兽,依然故我,不惜以死相逼。父亲一怒之下,把她赶出了家门,同她断绝了关系,从此再无她的音讯。

⑨几年后,他们突然收到了一个包裹,竟然是女儿寄的。这才知道,那个油腔滑调的男人早就弃她而去了。后来,她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老实的北方男人,顾不得北方的寒冷,就嫁过去了。那包裹里是给他们买的衣服,而他父亲始终不肯原谅女儿,把衣服扔了。她也气呀,气女儿,又心疼女儿,悄悄地把包裹袋捡了回来,上面有女儿的信息,那是她思念的方向啊。

⑩偶然间,听说织的毛线鞋暖和。她便去学,吃多少苦,她都不怕。好在,她学会了,给女儿织成了一双厚厚的暖和的鞋子。

⑪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女儿再不好,做母亲的却总是放不下她。母亲爱孩子的心,就像太红的毛线鞋一样,无论何时、何境,都是美好如花,煦暖如阳。

21. 阅读全文,说说女人有哪些悲惨境况?

22.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3. “毛线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4. 文章中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书写。

25. 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九、作文。

从下列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其中一个作文。

26. 作文

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而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拼搏过、哀伤过、快乐过、感动过的片断,如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鲜艳的亮色。

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透漏姓名、学校等个人身份信息

27. 请以“那一次,我懂得了___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珍惜”“感恩”等;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要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需要请用“×××”代替。

文章评论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六年级语文测试卷试题)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