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学会这几种方法)
对于6-12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有人提出“先抓习惯,再抓成绩”的说法,获得不少父母的认可,本文更建议大家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通过思考,提升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更有利。那在孩子的小学阶段的教育,该怎么做呢?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如下:
一、学会鼓励孩子
▶ 鼓励一个孩子的时候,首先应该学会赞扬他的做法和人格,而不是要求他去做什么事情。
1、鼓励是什么?
▶鼓励意思是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
2、为什么要鼓励孩子?
▶ 通过家长的鼓励,加上孩子学会了做一些事的成就感,就能帮孩子逐步建立初步的自信,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如何去鼓励孩子?
家长鼓励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采用肯定的,避免否定的语言。例如,“我明白,你在这个题目上努力了很长时间了!”
▶ 强调优点,弱化不足。例如,孩子画的画色彩很失败,家长说:“你的构图很大胆!”
▶ 鼓励孩子提高,而不是尽善尽美。例如,“想想你可以做哪些改进呢?”
▶ 注意辨别哪些行为值得鼓励。例如,“你很有耐心!”
▶ 鼓励孩子所做的努力。例如,“看,你已经有了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夸奖鼓励孩子的时候,要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赞赏来自两方面
1、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如: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你把笔都分了类,彩笔、钢笔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作“有条理”
▶孩子的心灵脆弱,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当孩子做的不好时候,父母不要过于严厉,而是以平和鼓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再次努力,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危机理论中强调,对于6-12岁的孩子,主要的任务是客服自卑感、获得勤奋感和认可感,这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学会引导孩子
有效的引导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同时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发展良好的行为和社交技能。
1、什么是引导
▶ 要给孩子指一条正确的道路,带领它一起往前走,要鼓励他肯定他表扬他
2、为什么要引导孩子?
▶ 引导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 家长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即是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
▶ 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在每个阶段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做好未雨绸缪。只有这样,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不慌乱。父母既然是孩子的引路人,那就要走到孩子的前边,去指引,而不是去指手画脚。我们做家庭教育的有这样一句话,关系先于教育,处理好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多鼓励,批评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敌人。尽量强调孩子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孩子的自信心才会提高。这点中国父母要好好向美国父母学习。中国父母以批评为主,美国父母以表扬为主。对于小孩子必须鼓励他们才会进步才会做得更好,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歩我们要学会做给孩子鼓掌的父母。
▶ 引导孩子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也享受了各种挑战的乐趣。
▶ 随时给孩子反馈。当孩子有一点进步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用情感互动给孩子反馈。每一次积极的反馈,正面的确认都是对孩子的一种加持。其实,实现沟通的前提是一个人和自己有良好的关系,自我沟通顺畅、少纠结、多感受的人,很自然地具备沟通能力。
▶皮亚杰的理论中,4-7岁的孩子以直观思维为主,7、8岁以后抽象思维逐渐替代直观思维,但这个阶段的孩子,依然很难理解抽象思维,所以涉及到抽象的事情,孩子不理解并不奇怪,比如数学题。因此家长应该有耐心,并学会用一些具体的事物,引导孩子去理解,从简单到复杂,直至孩子理解。比如学习加法运算,孩子很难理解抽象的符号的意义,家长可以先用孩子喜欢的积木或其它孩子熟悉的事物,给孩子演示合并是加,等孩子熟悉后,再代入数学符号。
三、学会和孩子沟通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跟孩子讲话好像“耳旁风”面对孩子,家长如何有智慧地进行沟通,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1、 沟通是什么?
▶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2、为什么要和孩子沟通?
▶ 与孩子沟通,能加强亲子感情,同样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
3、如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
▶ 亲子沟通四部曲
①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
②与孩子产生共鸣
③引导孩子思考
④鼓励孩子
▶ 家长应当放低姿态,与孩子做朋友
许多家长,常年以教育孩子的口气跟孩子说话,这种命令式的教育方法,最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尤其是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家长再用教育孩子的方法说教孩子,孩子就产生逆反心理、不再听从家长。家长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放低姿态,有意识弱,遇到事情先让孩子拿主意,把孩子当大人,长期下去,就养成了孩子就会思考,就会逐渐有责任感,家长在孩子的意见上只做参谋。
▶ 家长要抓住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六个时机:
▶ 当孩子升入中学时,学习产生变化,是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个关键时期;
▶ 每当孩子考试成绩差的时候,这个时候心理是情绪低落很烦躁的时候,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给予安慰开导、并鼓励。
▶ 当孩子有了成就感时,这个时候在孩子的心里,心情是很愉快的,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这时候和孩子沟通,一起分享孩子成功后的喜悦,并给予赞扬,孩子能欣然接受的。
▶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这时候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孩子容易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所以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分担孩子的痛苦,让孩子发泄心中的苦恼,并给予孩子开导。
▶ 在孩子成绩上不去的时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
▶ 在孩子犯错误和做错事的时候,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其进行沟通,分析犯错的原因。
▶总之,在与孩子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孩子要表现出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多鼓励、少批评,多倾听、多商量才能真正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树立规矩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就要给他们立规矩了,否则他们的“无法无天”会令爸妈伤透了脑筋。但是,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规矩是什么?
▶ 规和矩,礼法;法度,一定的标准、成规,老老实实,恪守本分
2、为什么要树立规矩?
▶ 立规矩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给孩子立规矩,是为了让他知人情世故,知自立自强,知尊重他人。
3、如何跟孩子树立规矩?
▶ 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信号要明确。比如说绿灯亮了,那就意味着可以行走;红灯亮了,那就意味着可以停步。立规矩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后果最好可以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
▶ 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标签。如果大人们总是对孩子说:“你生下来就是找我麻烦的。”那么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渐渐孩子就会丧失信心。所以说孩子如果做错一件事情,那么就一定要针对一件事情引导孩子,不要把一件事情扩大化。
▶ 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性是比较差的,早上的事情可能到了晚上就会忘记。所以说如果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在孩子起床的时候就一定要告诉她:30分钟必须吃完,不然就会端走。在孩子吃饭的中途课题提醒他还剩余多少时间,同时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按时吃完就会给孩子某个奖励。
▶ 给孩子立的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小孩子的理解力其实是很差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不是特别强,如果树立的规矩特别的复杂不但孩子不能够接受,反而会让孩子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命令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虽然你讲的道理孩子不一定会领会,但是你尊重他的态度,会让孩子相信你的判读,从而顺从你的要求。
▶ 在家里,制定一些必要的规矩,并要求孩子严格执行,毕竟不管孩子去上学还是社会上,都有相关的如何跟孩子沟通?规矩、规则需要遵守,比如小学生守则,法律。常见的是一些规矩,比如吃饭不吵闹、起床后叠被、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等等。类似的规矩,很多时候单靠引导是做不到的,还需要家长强势的要求孩子做到。
总之,作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 上一篇: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教育小学生的5种办法)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