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洒脱经典诗词大全(辛弃疾洒脱的一首词)

longge 11-11 17:42 阅读 我爱育娃
编辑 | 柳色黄 插画师 | 铜钱-盆栽的栀子花 龚一 - 醉渔唱晚.mp34:42 来自南荒诗词馆 他被誉为“词中之龙”,豪迈疏狂,矫若游龙。 他被誉为大宋第一猛人,是以五十人胜万人的少年英

洒脱经典诗词大全(辛弃疾洒脱的一首词)

编辑 | 柳色黄

插画师 | 铜钱-盆栽的栀子花




龚一 - 醉渔唱晚.mp34:42

来自南荒诗词馆


他被誉为“词中之龙”,豪迈疏狂,矫若游龙。

他被誉为大宋第一猛人,是以五十人胜万人的少年英豪。

他被誉为苏轼之后第一人,惊才绝艳。宋词三分天下,他也能独占一分。

说起他的诗词,总觉得归属于豪迈词派,其词作沉郁顿挫,沉雄豪迈,笔势浩荡,而不失细腻柔媚,可称得上是刚柔并济,集百家之大成者。

在辛弃疾词中,其实还蕴藏着几分佛理,清淡有味,娓娓道来,颇有几分豁达明悟。

想必,对于禅宗佛学,辛弃疾也是颇有研究的,只是为人刚强,其禅意闲适并不是主流风格,他的性格与经历,注定成为更成熟更稳重,有所抱负与胸怀的男子。

佛道一学,只是历经世事后,自然的参悟罢了。

洒脱经典诗词大全(辛弃疾洒脱的一首词)

政治上的失意人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沦为金国之地。

祖父在金国为官,辛弃疾自小被跟随祖父,时常登高望远,怀念宋朝。

在金国统治下的宋人,饱受压迫与折辱。

在辛弃疾二十一岁时,趁金国大举南侵之时,组织起义军,从金国后方开始反抗,与南宋里应外合,其治军才能显露无疑。

本以为会趁着东风,一举压倒金国,收复北方土地,但南宋点到而止,并不北上用兵,而是与金蒙划江而治,北方宋人依旧在金蒙手下苦苦挣扎。

刚入南宋的辛弃疾还是过于年轻,锐意进取,只盼能获得军事大权,能挥军北上,解救北方的宋人,让宋朝重归统一。

而南宋出于自身的考量,却选择避而不见,与金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基于辛弃疾出色的表现,刚开始在南宋小朝廷饱受赞誉,开始正式步入仕途,此时,他才二十五岁。

虽已入朝为官,但祖父曾在金国为官,自己又是在北方长大,这对于南宋而言,他的出身显然不如南方文人,不够正统,而归属于“归正人”。

年轻的辛弃疾并不懂这些,他对于官场政治显得极为稚嫩,满怀着自己的豪情抱负,开始了在官场上跌跌撞撞的人生。

在祖父的熏陶下,面对金国强权下的宋人,辛弃疾大概真的很难明白,他们一直期望的救世主,他们的王者正统,他们的君父与同胞,早已放弃了他们。

北方的宋人期待着南宋的挥师北上,在镇压下活得战战兢兢,又充满希望;而南方的宋朝廷,却歌舞升平,粉饰人间。

这对于此时看着南宋耽于享乐的辛弃疾而言,不啻于理想崩塌。

此后,辛弃疾开始出任江西、湖南等地的转运使,安抚使,为官稍有起色,被会有弹劾。

南宋的官场,实在是说不上清朗。

更何况,一心想要收复失地的刺儿头,更是主和派的主要打击对象。

一直到中年,辛弃疾心中满腔的豪情与抱负在冰冷的现实中败下阵来,他藏起自己心中的火苗,蛰伏着等待机会,只可惜,江南游子,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洒脱经典诗词大全(辛弃疾洒脱的一首词)

以诗词,见人心

人到中年,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历经世事,对南宋朝廷失望无比的他回到上饶闲居,开始自己的隐居生涯。

一首《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清洒旷意,便诞生在隐居时期: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人生辗转几十年,壮志未酬。想要登高望远,摆脱忧愁,而愁如流水,抽刀斩不断,愁随我上高楼,登高临远更忧愁。

从北方到南方,从破败到繁华,山河更变,历经战乱,再也不是当初的模样,而亲朋好友,也年岁渐长,白了头发。

算了吧,一切就这样吧。人生在世,难道要求人人都上前线去拼一个前程,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吗?浮云漂泊,没有固定之所,要是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也算是自由了。

这是一首比较特别的诗词,风格上清健有力,旷达洒脱,还有几分历经世事的明悟。

词人写愁,总是不一样的,也写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而如今笔下的愁,却是如影随形,他的心中,依旧忘不掉北方的故土,他的心中,依旧有北方的同胞,他的心中,依旧有北方的忠义。

而如今,却只能遥望远方,错失一个又一个复起的良机,熬到山河变更,同道者身死道消,人间白头。自己也被闲置在家,本该沙场杀敌,马革裹尸,却只能隐居山野,做一富贵闲人,怎能不令人忧愁?

下片词中流露出几分失意与颓丧,“归休去,去归休。”而陶渊明有一篇《归去来兮辞》,想必是辛弃疾化用这个典故。归去山野,不问世事,去做一个山野村夫,追求自然之道。

对于辛弃疾来说,既是对自己的劝解,又有对世事的无可奈何。

所以,他感叹浮云虽然没有定所,但是浮云自由,若是在人间逍遥自在,是不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呢。

不去纠结收复疆土,不去想着北方的同胞,不去想着靖康之耻,人生是不是会更开心呢?

辛弃疾便是在这样的困惑中,留给世人一首字面上很洒脱,内在却愁肠百转的词。

这首词中,有人到中年的颓丧,有看透世事的淡泊,有豁达的智慧,也有难以割舍的家***怀。

他终归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逃避,从不是他的选择。

他只是将自己的抱负与豪情隐藏,这一退,便是一生。

洒脱经典诗词大全(辛弃疾洒脱的一首词)

不改本色的真英雄

谁也不该忘记北方的宋人,那是自己的同胞。

但不知为何,连辛弃疾自己都被贴上“归正人”的标签。

“归正人”,怎么解释呢?

不外乎是弃暗投明,重新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也就是从北方金蒙朝廷统治下,逃出生天的宋人。

要是每个逃回南宋的宋人都被冠以“归正人”之名,实在是如同被迫失贞的女子被冠以“荡妇”之名。实在是恶心又下作。

如此,南宋朝廷比想象中的还要愚昧,顽固与败坏。

而坦荡又正直的辛弃疾自然也无法在这样一个官场有所作为。

年轻时的心火一直在他心中燃烧着,他不曾忘却身在北方的同胞与故土。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

而此时,辛弃疾已六十四岁,实属高龄。他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他为之振奋,终于要王师北上吗?

怀着忐忑的心情,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不安与王师要北上的激荡心情,挥笔写下典故最多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词中问自己: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若是可以,他也愿意将这把老骨头埋在战场边,看着祖国的山河,一寸一寸被修复。

在此期间,他曾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的话。(《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对于局势,他一直密切关注着,甚至充满信心。

但是历史的轨迹并没有沿着他的预设展开,五年间,一直喊着打,却一下也没有打起来的仗,彻底伤透了辛弃疾的心。

开禧三年(1207年)秋,辛弃疾六十八岁,重病在床,被任命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

实在是太好笑了,堂堂中原,华夏大国,最后的希望竟然是落在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身上吗?

年轻的将领,没有一个人能扛起大旗吗?还是这只是,又一场作秀而已呢。

但对于辛弃疾来说,一切都不重要了,临终之时,他面北大喊:“杀贼!杀贼!”

一代文豪,在遗憾与悲愤中与世长辞。

洒脱经典诗词大全(辛弃疾洒脱的一首词)

每次想起辛弃疾的临终遗言,“杀贼!”,心中总是免不了一番激荡。

虽可能不知真假,但我愿意相信,因为他就是百折不挠,永怀赤子之心的人。

你可以怀疑他的一切,但不能怀疑他的爱国之心。

他的一生,在年轻时如火光一般耀眼,却没有成燎原之势。个人的光辉,难以撼动俗世,但他却依旧感动国人上千年;他的一生,在中年时辗转各地,为官为民,不敢懈怠,几经起伏,不改初心,他的一生,直到老年,依旧是那个红缨烈马的将军。

我们在千年后,品读他的诗词,了解关于他的只言片语,当他不再是被归纳总结的文豪、战士与英雄。他只是想为北方的同胞,想为国家,为自己的***做些什么的忠义男子。

他博大而宽广的胸怀,炙热的爱国之心,在千百年,乃至万万年,都是最明亮的火焰,都值得世人的尊崇。

向辛弃疾,致以崇高的敬意。

文章评论

洒脱经典诗词大全(辛弃疾洒脱的一首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