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longge 12-25 11:42 阅读 我爱育娃
如梦令,一个唯美如斯的名字。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 我们最早接触的“如梦令”诗词,应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如梦令,一个唯美如斯的名字。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

我们最早接触的“如梦令”诗词,应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但其实,它的首次创作,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大文学家苏轼嫌原来的名字不雅,遂取原词中的“如梦”二字作为词牌名,改名“如梦令”。

七首如梦令词,带你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木叶纷纷里:听一梨春雨,看落花残月,道海棠依旧。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01·————————

历史上第一首《如梦令》

《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李存勖「唐末五代」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

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词说】

曾记得欢宴在桃源深洞,那一曲清歌伴着凤鸟般舞姿飞动。总是记得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满含泪水出门相送。多像一场梦,多像一场梦,残月在天,落花遍地云烟一重重。

◆梦里桃源,只余落花残月。

这是历史上的第一首如梦令,来自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创作。它最开始并不叫如梦令,而是叫忆仙姿,大文学家苏轼嫌原来的名字不雅,遂取“如梦”二字,改名如梦令。

后世都是以李存勗的这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代表作即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这是一首忆旧抒感的小令词,描绘了曾和佳人在理想的世外桃源之地相聚时的情景。“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如梦!如梦!”,实为本词之眼,暮春下的惆怅与感伤,对佳人的深深思念,尽在这反复的轻声呢喃里。梦醒时分的此时,眼前的半轮残月和簌簌落花,便如烟锁重楼,只余心间的迷蒙孤寂。

如梦,如梦,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昔年之人除非在梦里相逢。叹息里,残月落花烟重。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02·————————

✱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秦观「宋」

【词说】

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梦断人醒,坐听五更风雨。这首词,是对春去的一种叹息。落花飞絮,纷纷扬扬,坠往池面,随水流逝。

谪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在“无绪”中静静感受着哀伤,无限的春愁,不仅是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头的无限悲凉。

“无绪,无绪”,这种犹如把哀伤唱出来的表达,将所有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的叹息之中。

无绪,无绪,是无奈,是无情,是无聊,更是无计。只任五更风雨,扰断清梦。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03·————————

✱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严蕊「宋」

【词说】

说它是梨花又不是梨花。说它是杏花它也不是杏花。花瓣白白又红红,难道是春风特有的风情与韵味?曾记得,曾记得,有渔人在武陵源被陶醉了,忘却时日。

◆梦在武陵,且说桃花衣旧。这首词道的是桃花,但从头到尾未见“桃花”二字,它仿佛是一道引人入胜的谜题,谜底很简单,甚至不用费心去猜测,然而这样含而不露,却是耳目一新,别有趣味。

严蕊,南宋中期的女词人,因出身贫寒,自幼被卖入乐籍,后沦为浙江台州的歌妓。她习礼乐诗书、才情出众,使得慕名来访者不计其数,当地太守唐仲友对严蕊的才艺也相当赏识。有一天,唐仲友设宴赏玩桃花,命严蕊即席赋词,于是她填了这首《如梦令》。

严蕊虽然身不由己沦落风尘,但骨子里依然对自由与美好充满了向往。虽是命题作词,字里行间却没有半分卑微谄媚之态,“曾记,曾记”,二字,让人瞬间联想到了李清照的“知否,知否”、“争渡,争渡”,同样不可多得。

曾记,曾记,世外桃源,心之所向,虽身不由己,亦充满向往。依稀白白与红红里,那是梦之归处。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04·————————

✱ 如梦令·江上一犁春雨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如梦令·有寄》·苏轼「宋」

【注释】

①词中“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②玉堂:指翰林苑。③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

【词说】

请代我,向东坡的旧邻问好,就说我,暂时羁绊在翰林苑深处。请顺便帮我问一问,自从我走以后,又有谁来过?是否雪压了小桥,还断了来路?我将归去啊,我将归去,到时徜徉东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梦回东坡,待耕一犁春雨。北宋大文豪东坡先生文采斐然,胸怀壮志,只是有点生不逢时,因为与朝廷新派意见相左,被贬黄州,当时的心情,用苏轼自己的诗来形容就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他在黄州的东坡开垦了一块荒地,决定安心地做一个农夫,他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干农活,内心充足下,也忘记了很多莫名的烦恼。逐渐地,他开始爱上了东坡的一草一木,甚至叫自己东坡先生。

在他的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这首《如梦令·有寄》,便是他离开黄州后的思归之作,词间可见,念之甚多,情之甚浓,也不由让人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里的一句“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对雨的眷恋,是他对这处于他最低谷时期的给予包容之所的眷恋。

归去,归去,一犁春雨,一怀乡情,别来无恙。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05·————————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宋」

【词说】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我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梦在雨夜,应是绿肥红瘦。这首清新雅致的《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亦是李清照的成名之作。当初展才华于人前,以这一首清绝之词,成就后来的风华绝世的“千古第一才女”。

当年李清照16岁,随父母来到京都汴京,这首《如梦令》一出,名震朝野,汴京文士莫不“击节叹赏”。词尾“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至今仍被我们时时吟读。

词间情感,在怜花惜花之下,是对自然的热爱,也隐藏着词人内心的一种苦闷。风骤雨歇,落红无数,伤春之感,若隐若现。

知否,知否,雨虽疏,风却骤,一夜风雨过后,怎会海棠依旧?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06·————————

✱ 如梦令·一抹斜阳沙觜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

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

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刘基「明」

【注释】

①沙觜:沙洲口。②乌榜:游船。③棹:船桨,此指船。

【词说】

一抹斜阳照在沙洲渡口上,几只海鸥悠闲地游玩了一天,这时正飞向碧草深处栖息去了。不管是江边的游船,还是出行的小渔舟,被半江秋水包围环绕,已摇离江岸很远了。一阵风吹起,又一阵风吹来,游船和小渔舟又都飘回了原地,船棹都飘到白蓣花里去了。

◆梦起渡口,摇过半江秋水。残阳一抹,闲鸥几点,风起白萍,秋水荡舟,这是一首描绘夕阳下秋天江边美景的小令。字句间的悠远雅淡,令人神往,它就如一幅宁静的水墨画,诉说岁月的悠长与美好。

词人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

他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是以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他亦是一位诗文大家,他的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词风十分婉丽典雅,一如这首《如梦令》,“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惬意闲适里,有一种脱俗的高雅。

风起,风起,半江秋水是悠闲,半生岁月是长绵。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07·————————

✱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木叶纷纷归路,晓风残月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纳兰性德「清」

【词说】

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潇潇,一半已经被西风吹去。

◆梦寻归路,半蓑西风吹去。残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相思之情,在这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无尽怀念与惆怅。

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它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如“木叶”,予以一种秋的孤寂与悲凉,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晓风残月何处”则化用了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

“秋风秋雨愁煞人”,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这首词,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它通过“木叶”、“晓风残月”、“西风”,已深刻体现这种悲秋的愁情,无须再说。

此词前两句其实另有版本: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但不管到底哪个是原版,感受的,是词情,词意,还有给我们带来的,情绪,思绪。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一半纷落心底,木叶纷纷,相思几许。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

文章评论

如梦令著名诗词鉴赏(七首如梦令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