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

longge 04-01 16:14 阅读 我爱育娃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盛夏光年,最怕烈日炎炎。一千多前年黄州东坡上的一场夜雨,让贬谪此地三年之久的苏轼,感受到了久违的凉爽与惬意。 这样的爽心清凉日,更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盛夏光年,最怕烈日炎炎。一千多前年黄州东坡上的一场夜雨,让贬谪此地三年之久的苏轼,感受到了久违的凉爽与惬意。

这样的爽心清凉日,更多的时候是可遇不可求。一则要天公作美,好雨知时节;二则要心静神闲,才能像苏轼自得清凉,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到底,很多事情,最后拼得还是一个内外兼修。内定外随,才能又得浮生凉与闲。

如此盛夏,且随古人坐山亭,醉清风,共明月,枕碧簟,寻古寺,感微凉。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

1.绿荫池塘,山亭院凉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高骈笔下的夏日乘凉,是在山亭院落之中,处处透着诗意与凉意。

有绿树成荫,有楼台倒影,有微风乍起,有波光粼粼。这样的树荫浓密,池塘风起,已经让人感觉到清爽无比。

而更妙的是,还有随着微风扑面而来的蔷薇花香。这种幽香,不是阵阵, 不是片片,而是满架蔷薇一院香,尽显夏日的繁盛与山亭的幽静。

如此夏日午后,静坐山亭,且观水波荡漾,且闻蔷薇院香,身心俱静,内外清爽。

这样的山亭小院,每一个盛夏,都值得人期待与向往。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

2.清风明月,南楼夜凉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

黄庭坚笔下的夏夜乘凉,属于登楼远眺,自得逍遥。

满眼湖光山色,平铺十里荷香,这是诗人登上南楼极目远眺的第一感受。

这样的夏夜,起笔就显高远辽阔,不似高骈的夏日小清新。

接着诗人就像笔触延展到山间明月,江上清风,无拘无束,自在逍遥。

就这样在湖光水色之中,明月清风仿佛交融到一起,一起从南面吹来,又得南楼一夜凉。

这样的“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调动了各种感官,尽是清空清爽之气。

这个时候的黄庭坚,刚刚结束了六年的蜀地贬谪生涯,又辗转到达武昌罢官闲居。

这一夜的南楼一味凉,与恩师苏东坡的浮生一日凉,悲喜相通,皆因北宋的新旧之争导致。

身处逆境,保持淡定,这是师徒二人一脉相传的潇洒豁达,醉清风,共明月也。

苏轼曾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贬谪武昌的黄庭坚,在这个盛夏月夜,独得清风明月,独享湖光山色,自是人间主人。

炎炎夏日,谁都想拥有阵阵清风,皎皎明月,并在深夜安睡,守得南楼一味凉。

不如也学苏舜钦,建一沧浪亭,就像欧阳修的慨叹,“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如此夏夜,清风明月,心静方能拥有,心诚才可永恒。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

3.柳外画桥,莲香月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秦观《纳凉》

秦观笔下的江南夏夜,乘凉在柳荫深处,消暑在画桥南畔,自是闲雅惬意。

与高骈、黄庭坚直接刻画纳凉场景的清爽幽静不同,秦观起笔就从寻凉探幽的过程入手。

先是携扙出户,接着一路追寻到柳荫深处,探得纳凉胜地。就在那画桥南畔,胡床置上,斜倚其上,自是清凉。

而桥下月影绰绰,笛声缕缕,就这样月色与笛声交织在一起,多情的诗人已然沉醉。

而晚风初定,一池莲香,这样的江南夏夜,更显柔情百转,清凉入骨。

由此,“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参差起的何止是月色笛曲,自在香的何止是微风荷翻,而是诗人摇曳飘忽的诗情和自在安闲的诗心。

这个时候的秦观,还未写下“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屡遭贬谪的厄运未曾降临。

他想追求的清凉世界,正在此夜中,柳荫画桥,月明船笛,风定凉香,就已足矣。

他日阅尽世态炎凉,再美的江南夏夜,恐怕都宛如暮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恩师苏轼的又得浮生一日凉,秦观终究难以做到,但却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了“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

4.玉碗冰寒,雨后初凉

玉碗冰寒消暑气。碧簟纱橱,向午朦胧睡。莺舌惺松如会意,无端画扇惊飞起。

雨后初凉生水际,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眼看红芳犹抱蕊,业中已结新莲子。

—宋·晏殊《蝶恋花·玉碗冰寒消暑气》

晏殊笔下的夏日乘凉,写尽古人消暑的仪式感与氛围感。

在那个没有空调与风扇的年代,古人自制冰块,用玉碗盛来冰寒光,带来满室凉。

除了玉碗寒冰,还有竹席纱帐,画扇轻罗,在莺啼午睡中,一晌夏日贪欢。

而后微雨过,凉意生,人面荷花相映红,更显夏日的灵动与活跃。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只见菡萏吐露芬芳的花叶丛中,已经长出新的莲子,炎炎夏日,终将挥手告别。

这样的夏日乘凉,是古人院内乘凉的通用方式,周邦彦曾云: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倘若还感觉缺少点什么,那就是李重元笔下的,“沉李浮瓜冰雪凉。”

盛夏乘凉,明月凉风,树荫荷香,罗扇竹席,瓜果冰寒,一样都不能少。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

5.竹林荷香,绿荫寺凉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

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

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

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

—唐·卢纶《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卢纶笔下的夏日乘凉,慈恩寺中避暑,古佛塔下悟禅,身心惧凉。

幽幽谷寺,本就在高山之上,绿荫浓处,卢纶躺在绿树石间,自是方外清凉。

这种方外清凉,还源自诗人内心的修炼,跟随山中老僧,学法悟禅,忘却机心,已经比执迷不悟的半路神仙还要逍遥自在。

带着这份禅心看待万物,就像鱼戏莲叶中,鸟散竹林风,内外自由,一派天成。

终究,诗人了悟禅机,真正的清凉,不止在曲径通幽的古寺禅房寻找,更应在火宅般的尘世深处寻找: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这样的纳凉禅意,李端也曾到慈恩寺里寻找,“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终究,他也了悟,“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要心如莲花,在不即不离中,自得清净与心凉。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

6.心静室空,自得清凉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唐·白居易《消暑诗》

白居易笔下的夏日乘凉,仅仅端坐一院中,即可获得。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心静自然凉。

只要自己的内心安定沉静,目光所及没有碍眼的东西,幽窗之下自有清风习习。

于是,室内空,凉意生,内外持守,无人撼动。

这样的心静自然凉,源于内修多于外寻,不必青山古寺,未必清风明月,亦无蔷薇荷香,更无罗扇竹席和瓜果冰寒,全靠个人心静的修为。

当然,寻常人难以长久保持,就像白居易所慨叹,“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心如止水,不闻悲喜,自是艰难。但哪怕只有短暂的心静自然凉,也不枉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个盛夏,愿可爱的人们,能有静气与凉意:

静坐片时消暑气,人间此地即天堂。

文章评论

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六首寻幽纳凉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