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有趣的故事》)

sujunda 12-19 11:48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 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时间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在端午节这一天大家吃粽子赛龙舟,在门上插上艾草

第1篇: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

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有趣的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时间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在端午节这一天大家吃粽子赛龙舟,在门上插上艾草和菖蒲叶子还要喝雄黄酒。关于端午节有很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最广为流传的一种就是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传说称当年屈原担心国家的兴亡却又满腔热血无处洒,政治抱负得不到认可,满身的才华和能力没有用武之地,于是郁郁寡欢。在有一天屈原披散着头发来到汨罗江畔吟诗,在留下了一片千古绝唱离骚在江边后便绑着石头在身上沉江自尽。从此就成了汨罗江里的亡魂。

将变得乡里百姓都知道屈原的才华出众,也知道他报国无门满腔热血无处洒,大家都敬重屈原也为他感到不值。

于是人们纷纷从家里拿来粽子投入汨罗江中喂鱼,防止鱼儿把屈原江底的尸体吃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作为端午节。

每天的这一天汨罗江畔的人民就会包粽子吃纪念屈原,还会把粽子扔进汨罗江中几点屈原的亡魂。久而久之这个吃粽子的习惯就流传到了全国各地,人们也都纷纷以自己的形式来庆祝端午和纪念屈原。到现在庆祝端午节的形式就是更加的多种多样了,当然吃粽子这个习惯是一直保存下来流传至今的。端午节蕴含的不仅仅是吃的文化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代表,别的国家要抢也是抢不走的。

第2篇: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还是妈妈教会这首儿歌的,让我从小到大年年盼着端午节。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吃粽子喽!我最喜欢吃妈妈亲手包的粽子了,软糯清香的粽子上撒上白糖,真的是人间美味呀!想想我就直流口水,于是今年的端午节我打算艮妈妈学习包粽子。

端午前一天妈妈就把糯米和包粽子用的竹叶泡在水里,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是可口的。

我看着妈妈那娴熟的包粽子的手法,很是佩服,于是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粽子。在妈妈的指点下,我拿起一片浸泡好的竹叶,将它对折成圆锥形,先是放了一颗红红的大蜜枣,紧接着放入糯米,待糯米和竹叶平行时,我立马把多余的竹叶折过来,盖住米粒。最后就在我将要快成功包好粽子时,我惊奇的发现这些米粒像一个个调皮虫一样在和我玩做迷藏,不听话的从各个缝隙里跑了出来。这时我手忙脚乱的立刻又拿了一片竹叶想把这些跑掉的糯米裹住,生怕有一颗米掉出来。一片粽叶不够,那就再来一片,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的粽子“胖将军”诞生了。它浑身五花八绑,逗得妈妈哈哈大笑,就连平日里严肃的爸爸也笑的合不拢嘴。

要煮粽子了!妈妈先是在一口大大的锅里倒了半锅水,然后将粽子一个一个的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紧接着用慢火煮着。我在旁边静静的等待美味的粽子出锅。两个小时后,粽子终于煮好了,我一开锅盖,香气瞬间飘满了整个屋子。

于是我耐心的寻找着我的“胖将军”,找到后我剥开粽叶,撒上白糖,慢慢品尝粽子的美味。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打开了我整个味蕾,粽子不仅甜在口里,更甜在我的心里。不一会“胖将军”就被我“消灭”了。

端午节,不仅因为有那又香又甜的粽子,还有我学习包粽子的过程,所以我越来越喜欢过端午节了,期待下一个端午的到来

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有趣的故事》)

第3篇: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本来想去看划龙舟比赛的,却意外地穿越了!一眨眼的功夫,我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找一个人一问,原来我来到了公元前278年。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像电视剧一样穿越了。难怪身边的人穿得都和古代一样,房子也是茅草做的。

这时我看见很多人拿着许多粽子和鸡蛋,纷纷向一个地方走去。出于好奇心,我也跟着他们一起走。不久,他们停了下来,来到了一条江边。江边有个牌子——汩罗江。我一看:这不是屈原投河自尽的那条江吗?就在我疑惑的时候,那些人,把篮子里的粽子和鸡蛋都投入了水中。他们奇怪的做法让我感到不解。怎么能这样浪费食物呢?不吃可以给我啊。为了寻找答案。我随便找了一个人,便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食物扔进这条江里去呢?”

那个人很无奈地说:“这是用来保护屈原大夫的尸体的。看你还小,可能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吧。”那人喝了口水接着说:“几十年前,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大夫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了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但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大夫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非常悲伤,仰天长叹一声后,就投入了这个汩罗江。我们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还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免这些鱼虾吃掉屈原大夫的尸体。”

“哦,原来是这样,谢谢你了。”我谢了那个人便离开了。走着走着,我感觉身体越来越轻。随后竟然消失了……

早晨的阳光从窗户中挤进来。我眯了眯眼,原来我是在做梦。这让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明白:从今,我要做一个和屈原一样伟大的爱国的人!

第4篇: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香叶,戴香囊……”每当我唱起这支儿歌时,总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

每逢五月五日,就要过一个盛大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又叫端阳节和重五节。

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又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纪念龙神的节日。

端午节时,吃粽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活动,还有一项活动,那就是赛龙舟。为什么要赛龙舟呢?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么相继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时,人们要把房子打扫干净,还要在厨房里洒上许多雄黄水,就是为了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端午节呢,它呀,又称重五,总之,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白、黑、蓝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勃颈上、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名家还要插“五端”:葛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我不仅知道北方过端午节的知识,而且还了解南方过端午节的食物呢!

南方每次过端午节,必定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用黄瓣包的粽子和最美味的食物——雄黄酒。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头上画个“王”字,另外,还有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过了好几年,我又念起了“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

此时,我又想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第5篇: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

心中,那缕阳光,似春水荡漾起阵阵涟漪一样柔和,又如冬日里的一杯温水带来一种温热暖心。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奶奶包粽子的手艺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端午节,我便回家赐教,奶奶的手巧,糯米只经手一扬,再和着水一洗,那糯米便晶莹剔透,粽子叶也是她选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坐在他身边,见她将粽叶一卷,成斗笠状,手则化作勺子,舀起一团糯米,有条理的洒在粽叶中,像一条瀑布,恰到好处,粽叶也承接的丝毫不差,用手轻轻一抖,那多余的便又散落于盆中,裹上粽叶,一手拉着细绳,直往上围,动作娴熟,一个挺立的三角粽子便诞生了。

我也细致的围起粽叶来,竟越裹越小,最后只有一只手掌那么小巧,灌入糯米,也不娴熟,糯米直漏,拍得铁盆直啪啪响,奶奶看着直笑,接过粽叶,抖下粘着的米粒,手把手教我:“你看,这粽叶紧绷着糯米,不就好了。”我仔细端详着奶奶的脸庞,慈祥可爱,那样耐心,浅浅的微笑像一抹阳光照进心田,暖着心灵。

粽子下锅了,干燥的粽叶一沾水便润湿了,碧绿的,单调的外壳变得有生机,与水,在不断地交融中,努力的俯仰着身子,又翻腾下去,孕育着厚重的糯米,奶奶猛地掀开锅盖,一股热气直扑面而来,粽叶携着糯米甜枣的味道钻入鼻腔,暖暖的,我伸手去拿,手却缩了回来,热水烫红了手指,奶奶心疼的用冷水清洗着,稍有些缓和,她轻轻地擦拭着,嘴里不断呼着热气柔和的像春风,细雨,滋润着我,我轻轻推开他的手,说:“不用,奶奶,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奶奶伸手准备剥粽子,被我挡了回来,“奶奶,我自己来,反正烫着了。”奶奶执拗得很,不让我再烫着,好细心地解开粽叶,糯米的香气更加浓郁,红枣嵌在上头,点缀得很是精致,绿的叶,白的米,浅红的枣,裹着奶奶的爱意一起溢入口中,粽叶与米,配合得更融洽,紧紧相粘,粘得恰到好处。

我大口大口地吃,嘴上粘满了黏糯米,咧前些笑,奶奶与我相视而笑,那笑温热得很,直达我心。

奶奶的爱是缕阳光,在我的心中,久久温存……

文章评论

端午节的故事初中作文(《有趣的故事》)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