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关于怀念童年的作文精选)

ashao 11-14 12:15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 每次回家,总习惯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村头是必须去的。这里此刻很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静得让我有些出乎意料。诗人牛汉说得一点没有错:

第1篇:《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

《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关于怀念童年的作文精选)

每次回家,总习惯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村头是必须去的。这里此刻很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静得让我有些出乎意料。诗人牛汉说得一点没有错:世界上没有水的地方是沙漠,没有声音的地方是寂寞。

眼前不远处依然是那方熟悉的小小的庙宇。小时候,我曾问父亲小庙里供奉的是谁。父亲告诉我是土地菩萨,是专门保佑寨子平安、富贵的。是的,我身后这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的前身都是茅草屋和瓦房。可想,这位菩萨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了。然而,小庙的屋顶由于常年栉风沐雨无人整修早已绿苔遍布看不到瓦的踪影,有一角甚至已经垮塌了。

小庙身后的那棵古树,依然枝繁叶茂,挺拔参天。可是上边一只鸟也没有,就连虫子的叫声都听不到。十多年过去了,它的树干似乎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增长。唯一变化的是它那裸露在外的根,那些根曾是多少人的天然座椅,被多少人的屁股磨得光滑、发亮。而今这些树根早已不再似当年那样光滑,变得粗糙不已。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被野草淹没了,和着这裸露的树根一并被淹没的还有那数不清的村里人的足迹和他们的欢声笑语,更有那老人们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龙门阵。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呼喊声。不知是哪位妇人在呼喊自己的儿子,也或许是呼喊自己的丈夫吃饭。这呼喊让人那么熟悉,那么温馨。就在这小庙和古树的旁边,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呼喊声有多少次,至今恐怕没有人记得起和数得清了。

闲暇的日子里。这里曾是乡里人避暑的天然凉亭和聊天休闲的最佳场所。

吃过午饭后的人们三三两两,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人越来越多,一会儿工夫小庙和古树周围便已经座无虚席了。后来的人没有了座位只好遗憾的站在旁边。他们有的开始聊天,有的开始打牌,有的开始下棋,什么也不做的也在尽情享受那阵阵难得的凉风。

小庙前的那张石桌,石桌周围的那四根石凳,石凳上从未改变的四个老人也开始了他们从未改变过的活动和习惯。他们每人先燃起一斗叶子烟,紧接着开始打字牌。不管输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出孩童般的笑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仿佛他们本来就和那四根石凳是连在一起的。

那份闲情雅致,那份安逸,那份乐趣,想来就连端坐在庙里的菩萨也定然羡慕不已的了!

太阳渐渐偏西,天色渐渐暗下来。黄昏的时候,开始响起孩子呼喊自己的父母亲、丈夫呼喊自己的妻子、妻子呼喊自己的丈夫、母亲呼喊自己的儿女回去吃饭的声音。被喊的人都一样,先意犹未尽地慢慢站起来,然后伸个懒腰之后恋恋不舍的跟着呼喊的人一起回去。

吃过晚饭,这里便有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真实写照。本寨和外寨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说着属于他们彼此的情话,唱着属于他们的情歌。

忽然,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从我身旁走过。他就是那四位老人中的一位。我们叫他四公,按时间推算现在他应当有90来岁了。我想他定然早已不认识我了。曾听父亲说起,当初打牌的另外三位老人都已经相继离世,现在只剩下他了。只见他慢慢的朝着庙前的石桌走去。走到靠前的那根石凳前,慢慢的弯下腰去。用手轻轻扫去石凳上的枯枝败叶,然后再艰难地坐了下去。我依稀记得,那个位子就是他以前一直坐的那个位子。刚坐下的他却又忽然慢慢的站了起来,叹了口气,离开了。

我依旧茫然地站在那里。

回到家里,我问父亲:村头何以如此清静?父亲叹了口气告诉我,有劳力的、年轻的、懂事点的都出去打工去了,就剩下一些老人、孩子和妇女在家。家里都靠他们撑起,早出晚归,累得不得了,哪里还有时间去闲聊。

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电视屏幕时间显示九点的时候,我推开门,整个村子已入梦乡。

我想在遥远的南国都市,那些怀揣着各样理想和梦乡的打工人定然不会发现人潮涌动,华灯如昼的背后是家乡的守望和冷清。他们左手搭建着他乡的繁华和热闹,右手堆砌起家乡的孤独和寂寞。

第2篇:《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

有时候,脑海里会出现这样一幅情景:一条河流从村子中央流过,河水童话般清亮无比,连鱼儿的触须都看得清清楚楚,村子周围的庄稼茂盛的近乎疯狂,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会莫名奇妙的温暖起来。

啊!故乡,童年的故乡,忆及总会有美好的东西纷至沓来,我们都已漫步在你那温暖的怀抱。

童年的故乡,就是欢乐的天地。我们自由地奔跑在这片天地里,彼此挥霍着汗水,隔旁的芦苇似乎也和我们一起奔跑,奔跑完后我们收获的是满满的喜悦与欢笑。我们自由地奔跑在这片天地里,你也毫不吝啬地将你那甜甜的泉水与我们一同分享,双手捧起那一片甘泉,轻轻吮吸,啊!我嗅到的是大自然的芳香,那也是我童年故乡那抹淡淡的.味道。混杂着青草,还有昨夜的那片凋落的栀子花的清香,如此沁人心碑,从青草滑落的那一颗露珠,也不失为一番美意。

童年的故乡是记忆中的摇篮,轻轻摇,轻轻摇,摇醒了我这个什么也不懂的婴儿,我愿我永远依偎在我故乡妈妈的怀抱下悄悄入睡,安心入睡,无虑无忧。

童年的故乡,装满我满满的童年,的故乡,你是一位老者吗?如果是,却为何不带着一副眼镜。但我相信,我们就是你的眼镜,把装满满满知识的大脑的我们带到你的脸上,给故乡增加一点知识,好吗?在记忆中报答我养育我多年的故乡,把长大里的故乡建设的更加美丽,给童年故乡好好做一个榜样。呵呵!

虽吾今不在童年的故乡,但吾者之童心却也深藏在内心那个小小的记忆仓里,永存,不过期,不变质。

来年,吾者与君再度故乡,可好?

童年故乡,我一生挚爱。

第3篇:《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

如果将童年生活比作一支美丽的乐曲,那么故乡的歌便是一支清远的笛。难忘那温馨甜蜜的感觉,丝丝缕缕、点点滴滴。童年的故乡,至今仍在我心中珍藏。

夏夜·屋顶

那时候过暑假时,晚上不爱在家睡觉,总央求爸爸妈妈在房顶“露宿”。于是堂姐堂哥叽叽喳喳一大群,卷起铺盖,都来我们家的房顶睡觉。仰面躺在屋顶上,觉得自己仿佛是夜空中的一颗星,与月亮毗邻,与群星为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絮絮地说梦话,窃窃想笑。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静寂,只剩下泥土的芬芳气息氤氲在空气中。

于是掬一捧盈盈的月光,让月光将童年夏夜的故乡在心中珍藏。

初秋·桂花粥

故乡的庭院前种着几株桂树,金秋时节,七里飘香、百里旖旎。

此时,奶奶总喜欢为我煮粥。软软的小米和着桂花瓣儿,再挑上一把枸杞、几颗桂圆,揭开锅,呼——地一下,满屋子便弥漫着桂花的幽香。在一旁垂涎三尺的我急急地舀起一勺就要下肚,却被热气烫的吱哇乱叫。奶奶在一旁笑,眉毛弯弯像两只倒着的小船,要把她满载的爱一股脑地浇灌在这桂花粥、浇灌在我身上,她眉眼间早已被岁月着笔刻上了慈祥的皱纹,可流光却仍无力磨平她爱我的力气。

于是等一阵馥郁的桂花香,让桂花将童年秋日的故乡在心中珍藏。

冬日·雪花

儿时总盼望着过年——花花绿绿的新衣、暖意融融的团圆饭…。.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每年除夕与堂哥一起放爆竹的时光。

瞧啊!“火树银花”在天幕中徐徐绽放、“大地红”爆开的纸屑与纷飞的雪花绰绰比舞。不经意间,漫天的雪花已白了故乡的小院,白了丛丛冬青。窗前的瓦楞上,挂满了素花玉串。突然,一个雪团朝我砸来,玉蝶儿样的雪花便在我身上绽开。我毫不客气地用一个更大的雪团还击了调皮的堂哥。雪地中只留下两串小小的脚印和我们的欢声笑语。

于是温一壶清冽的雪水,让雪花将童年冬日的故乡在心中珍藏。

经年后离开故乡,读到席慕蓉的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离去”童年飘摇着清香的回忆柔情翩跹珍藏心底,萦绕身边,念念不忘。

《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关于怀念童年的作文精选)

第4篇:《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

我生活在陆丰的一个小镇上,名叫八万镇,和其他陆丰地区不一样,八万镇里都是热情好客的客家人,这里可以说是四面环山,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上基本栽着果树,八万镇还有旅游业,虽然对我来说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夏天假期时候马路旁还是有一串车队。

我也经常去他们旅游的地方,那是在一个小水坝旁边的草地,有吃有喝有玩的,但让我最感兴趣的是那艘由竹子造成的小船,因为在水坝里游泳只能游浅的地方,深的地方不敢去,毕竟这里淹死过人,还有不知道存不存在的水鬼,听大人说,水鬼每三年都要吃掉一个小孩。家里虽然离水坝很近,但我也只上过一次让我心向以久的船,没过几分钟就被赶下去了。

早晨起来,天空很晴朗,万里无云,空气中都蔓延着青草的香味,那是一种有活了的感觉。喝完粥,经常去探索村子后面老房,后面的山,手里要是有根长条状的东西,村子里的野花野草都得折腰,每个男孩心里都想成为一名绝世剑客吧,还有还有,下午的时候,经常去池塘傍的黄土上挖洞,可每次我都挖得最慢他们也会偶尔帮我挖,他们挖得最大那个已经可以容纳两个人了,可惜塌了,挖累就在旁边钓鱼,捉鱼,鱼儿是非常机灵的,我每次都抓不不到,可以布置陷阱,在出水口放一个篮子,把鱼儿往那边赶就行,用了几次后就不管用了,也不知道鱼儿只有七秒钟的记忆是不是真的,不然怎么这么聪明,池塘边是草地,可以和伙伴们玩游戏,各种游戏,不亦乐乎,玩累了就跑回家大口喝水,晚上就在村子里玩躲猫猫,但也不敢一个人躲起来,因为怕黑,有个人居然躲进马蜂窝里,后果可想而知,晚上瘸着腿来我家写作业。天气冷的时候,我们就烤火,经常扔个包裹着泥土的鸡蛋进去,还有番薯,吃着是非常香,但父母都不让我们吃,说说热气,我也不懂热气是什么。

至此,仿佛回到了那个无虑无忧,每天都有新花样的快乐,可惜物非人非,家乡也在发展,漆黑的泥土路也变成了有路灯的水泥路,池塘傍的草地也变成了沼泽,老房也被推倒,建成了新房,小孩们的童年也不是夏天捉鱼打虾,冬天烤火了,手机成为了他们的童年。

不管再怎么变,下雨时空气中还是有青草的味道,大自然的气息。

第5篇:《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

我生长在农村,我的家乡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小村庄。他的名字也是极为平常不过的了,因为村里姓雷得多,而且是雷氏最初在这里定居建村的,所以就叫雷庄村了。

这样的村子在我们这边占的比例相当大,在全国也不在小数。在我童年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养蚕的,村子的周围是密密麻麻的桑树。再向外一点种植着小麦蔬菜等作物,麦田里每隔几十米会有一行的梧桐树。村子四周是井字型的黄土路,路的两边是高高的杨树;

村子的南面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小河,水是向西流去的;紧西头有一个小池塘,那时已承包到户,种满了莲藕,周遭又有杨柳之类的树木;东面是学校,石头屋子,内有石桌和学生自带的小凳子,最初老师的讲台也是一块相对大点的石板,院子里有简陋的花坛和高高的杨树槐树,老师的办公室门口有一颗棵最老最大的槐树,斑驳的大树杈上挂着一个大大的老钟,一根细细的麻绳斜拉在门口的大洋钉子上。学校门外隔着东西大街有一眼深深的水井,这样的井整个村子里有三四眼。

所谓的大街,有五六米宽吧。贯穿村子的东西,直通那个小池塘,约莫二百多米。在村子中间,还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和东西大街十字交叉,短了许多。那里相对宽广一些,算是一个小广场吧。北面是高大的主席台,有毛主席的画像在上面,非常的神圣;东面是一个石碾,又圆又大,那是农家用来碾碎五谷杂粮的,这在全村也有四五个;西面是一个小戏台一米多高,五六十个平方的样子,农闲季节总有许多的戏班子了来这里唱戏,这是全村人最喜爱的地方,也是我和伙伴们最喜爱的地方,是我一生回忆最多的地方......

紧邻广场的西北角是大队村委的所在,三间大瓦房青砖的门边窗边,厚厚的黄土墙颇有古味,大队的院子西边是卫生室,那本是三间瓦房子的配房。

这就是我的故乡,魂牵梦绕的地方。

现在一切都变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不惟国家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小村庄也不再是过去的那番景象了。沧海桑田的变换,在这里显得如此的短暂。

而我还是怀念那童年时走过的每一一条小巷,和每一个伙伴。那是我心中的诗和画,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了。

第6篇:《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

蓦然回首,我已经潇洒地走过了十六个春秋。偶尔,会有那如风铃般清脆歌声萦绕于脑海,耳边又悠悠地飘起儿时的童谣……

曾几何时,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和那亲切质朴的故乡人,时常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打转,令我久久地回味那童年的一段时光。

在童年,可以做许多不着边际的'事,但却可以躲避父母责备的眼光,可以在下雨天里蹦蹦跳跳,弄得一身污泥;可以在冬天里打雪仗堆雪人;可以爬草堆,爬树;可以掏鸟蛋………就是那些银铃般的笑声,交织了我的童年,使他们变得五彩斑斓。

走在充满泥土气息的小路上,光着小脚丫,手拉着手,充满了童年气息,一路上唱着、跳着、笑着、蹦着,毫不掩饰,毫不保留地挥洒着特有的烂漫与纯洁,一串串天籁之音便荡漾开来,飘向远方………

还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游玩的情景。那时候没有作业,只有靠玩来打发时间,我们一起去摘桃子,个头才有桌子那么高的我们看着满树的桃子却摘不到,只能够流口水,勉强爬上树摘几个未熟的桃子尝尝,解解馋儿,河边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我们可以互相泼水玩,可以捉小鱼、钓小虾,将炎热全部抛入水中,换来一片清凉。

有的人家家里有船,我们便求人家大人让我们坐在船上。船滑动了,船夫划船赶着鸭子和鹅回去,我们几个小人便一个挨一个地坐在船头,将脚伸进水中,踢着水玩,看见正在水中嬉戏的鸭子们,也学着他们在那里叫,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天空中飘起了牛毛细雨,我们又将刚才摘的荷叶盖在头上当帽子,几个小人儿坐在船头晃动着小脑袋显得格外可爱。依依不舍地下了船,夕阳还未完全下落,天空微微泛些红,我们又玩起了捉迷藏,一头栽进软绵绵的草堆,弄得身上都是草屑子,等到天黑,才各自挥手道别。

步入少年时代的我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往日的欢声笑语已经消失了,但那爽朗的笑声却依旧在心中荡漾,回响在耳畔。故乡的山不再那么青翠,故乡的天空不再那么清澈。再见了我的小伙伴们,再见了我的童年。

文章评论

《故乡给我带来的童年》(关于怀念童年的作文精选)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