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故事及赏析(作者宋代 文天祥赏析简介和创作背景)

sujunda 07-14 08:59 阅读 我爱育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作品。我们都知道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拒绝了高官厚禄,这首诗便是为此所作。

《过零丁洋》忠义撼动天地,为后世广为赞扬传颂,但不少人不知道这首诗背后的那段历史,以及文天祥这首诗背后代表的儒家观念。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故事及赏析(作者宋代 文天祥赏析简介和创作背景)

公元1276年,元朝大军南下,占领南宋的都城临安,宋恭帝投降。文天祥陆秀夫等人拥立新君,开始组建流亡政府,继续抗击元兵。

公元1279年,宋朝最后的血脉在崖山之战中跳海自尽,南宋灭亡。

就在这之前不久,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捕,他被押解路过伶仃洋,在崖山之旁,元朝人让文天祥劝降陆秀夫,文天祥断然拒绝。

为了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他便写下了这首《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故事及赏析(作者宋代 文天祥赏析简介和创作背景)

作者感慨自己深受国恩,生逢乱世,他既愧疚自己无力帮助朝廷抗击敌寇,又可怜国家百姓陷入战火,最后,文天祥以大无畏的豪迈气魄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从此流芳千古。

《过零丁洋》名闻遐迩,在这里不再过多赘言,今天我们就说说文天祥这首诗背后的儒家思想逻辑。

在宋朝之前,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官僚知识分子,即所谓的儒家思想的掌权者,他们在国家危亡时候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即便是那些高尚有气魄的抗争者,最多也就是忠于朝廷,忠于君主。

但是宋代有些特殊,因为宋代面对北方异族连续不断的崛起,三百年历史中宋朝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前朝的忠君爱国观念,这种观点与当时的国际环境结合,形成了中国民族主义意识的滥觞。著名文史专家葛兆光就认为古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观念诞生于宋代。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故事及赏析(作者宋代 文天祥赏析简介和创作背景)

我们回忆宋代尤其是南宋儒家人物的忠君爱国与前代的不同,会发现宋朝人更加注重对于君主个人的效忠,同时对于“华夷之辩”更加重视。

我们之前说了,这与国际形势有关,同时,它还和儒家理学的兴起有关。

南宋理学大发展,在朱熹之后形成了新的忠君观念,读书人逐渐将天下社稷国家君主原本有很大区别的概念,归于统一。

南宋的这一思想到文天祥达到了高潮,他以状元之才拒绝忽必烈的高官厚禄,选择慷慨就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种忠于君主即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忠于天下的思想,受到后世帝王的赞扬。

在元明清三代之际,文天祥的忠君爱国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我们在历代王朝灭亡之际仍能看到很多投降卖主的人物,但为国死节者明显比前代更多,这都是南宋理学兴起的作用。

文章评论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故事及赏析(作者宋代 文天祥赏析简介和创作背景)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