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海子生平及其现代诗歌文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ashao 06-01 11:50 阅读 我爱育娃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 诗人海子 1964年农历2月11日(公历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 1968年在公社参加“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

海子生平及其现代诗歌文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海子

1964年农历2月11日(公历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

1968年在公社参加“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年仅四岁;

1974年在高河中学读中学,年仅十岁;

1979年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年方15;

1984年调入中国政法大学,20岁的他开始为人师表,在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

1985年以海子的笔名发表《亚洲铜》一诗;

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

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即食指)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海子生平及其现代诗歌文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石-纪念大诗人海子

很简单的经历,很简短的人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履历”,好像于他而言,人生只是长大,读书,写诗,作画。最开始,她渴望被人理解,但是别人评价他的诗歌曲高和寡,因而不被人所接纳,于是他退而求其次,只与朋友谈论诗歌。他会为了一两句感兴趣的诗句,从北方兴冲冲跑去南方,高兴地与别人聊上几宿。穷困的海子会用诗换酒,他是这么说的:“我给你们读我的诗,你给我酒喝。”

海子在诗中把梵高写作“瘦哥哥”,因为他真切地体会到了如梵高一般的不被理解与孤独。可海子又是偏执的,他不会因为孤独而自降格调。海子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却经历幻灭的痛苦,在一望无际的孤独中看不到曙光。

海子生平及其现代诗歌文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诗句节选

“80年代就是诗歌的年代。”而海子是时代的诗歌!他的离世是诗歌转折点的标志,海子死后,中国诗歌的先锋性不复存在,诗歌神性的年代结束,泛娱乐和诗歌娱乐化时代到来。海子的离开,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现在再也不会有人,为了讨论两行诗歌而行走千里,更不会有人即使蓬头垢面,也要笔耕不辍,理想主义的时代过去了。

“人们说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篇中最明朗、最温暖的一首。诗中有许多充满希望的字眼……但是,在温暖的春天里,隐藏着冬天的讯息——一种隐隐作痛的危险与悲凉。原来这一切都是从明天起,而明天,诗人在哪里呢?他给每一个陌生人祝福却唯独带走了自己。尘世的幸福到底与海子无干,‘春暖花开’只是诗人临行前的赠品。”

海子生平及其现代诗歌文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海子,诗与远方

诗歌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诗歌形式层出不穷。而现代主义者认为,土地已经死去。代替土地的是肤浅的,永不餍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是出自主体的意志,不是出自充实、而是出自贫乏。导致土地丧失的是启蒙的理性精神。理性主义之斧砍斫生命之树。原始的生命蜕化为文明的形式。现代主义者只能抱住形式的外壳,拼命镌刻诗歌。因而构成现代主义诗歌的是智性的碎片和创造的盲目。后现代主义者明确表示对诗歌精神和创造主体的抛弃,于是现代主义以最后的一跃,也耗尽了自己最后可能。对于表象和修辞的过分热爱是一种文明走向没落的征象。后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超然和冷漠正是这样一种没落的情绪。海子不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相反,他的诗歌道路始终处在现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坚持诗歌精神和主体意志,坚持原始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辩,就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这种行为是超越时代特性的,不被人理解与接受的,先驱,注定孤独!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生平及其现代诗歌文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人的真诚祝愿。实际上是作者面对现实,内心的困惑,希望的破灭,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同别人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享受的幸福感比较起来,他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分裂矛盾的痛苦。这篇诗歌便是他人生痛苦体验的结晶。

海子生平及其现代诗歌文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80年代诗歌方向

作者是属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一代人”,亲身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

诗人已去,文化尚存。

文章评论

海子生平及其现代诗歌文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